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很多种,动静皆宜,不一定跑步,打球才算是运动,古人云:“勤可以致寿考”,同样,“‘静’可以益寿”。可千万不能小看“静”这种方式的养生,它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可是相当之大的。
现如今,养生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健康,也是预防疾病的一种锻炼方式。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,曾产生过“清静养生”和“运动养生”两种主要模式。前者始于老子,老子的“致虚静,守静笃”、“无欲以静”的思想,对中医清静养生学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。所谓“静”是指思想专一,排除杂念。它有两层含义:一是机体不可过劳;二是指心不轻动,以便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平衡。后者始于庄子,他提倡“吹呴呼吸,吐故纳新,熊经鸟伸,为寿而已矣。”华佗倡导五禽戏,孙思邈提倡“常欲小劳”等。所谓“动”包括走动、活动、运动、劳动等。其实,二者的作用都是相当之大的,也可说是相辅相成的,缺一不可。
对于一些难治愈的疾病,比如白癜风之类的皮肤病,通过养生也可以得到缓解。欲求长生之道,到底以静为主还是以动为主?历来养生家众说纷纭。应该说,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养生方法,不能截然分开。早在南北朝时期宋梁间的著名医药学家、道家陶弘景就指出:“静以养神,动以炼形,能动能静可以养生。”宋代理学家程颢、程颐也提出“动静节宜,所以养生也。”到明清时期则逐步形成动静合宜、劳逸适度的养生原则。明代医家万全在《养生四要》中强调“动静不失其常”。清代医家方开则进一步阐明:“动静合宜,气血和畅,百病不生,乃得尽其天年……过动则伤阴,阳必偏胜;过静则伤阳,阴必偏胜。”这些对我们当前的养生健身活动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。其实,动与静是相对的,该动时不动,阳气不振,易于生病;该静时不静,阴气不存,也易于染病。动静合宜,劳逸适度,才是生命的真谛。所以,无论大家是在锻炼还是养生,都应注意动与静的相结合,这样才会达到更理想的效果。
(39469)(149)(125)(149)